2014/02/08
為什麼會想到要養「蚯蚓」呢?因為紅蚯蚓(品種:太平二號)能幫我們迅速消化家庭中每日所產生出來的「廚餘」;而蚯蚓的便便排泄物~「蚓糞」,則成為是最上等的「有機質肥料」了。若之後有打算要栽種些許植物的話,如此一舉兩得之事,為什麼不趕緊養牠們呢?!還有就是,已經有玩過了「好氧式」廚餘堆肥了,總該適時地增添點新玩意兒來挑戰看看,這樣也會比較有趣味些吧!
話說,成蚓的體重平均為0.5公克,體長為7~10公分,直徑為0.3~0.5公分。其每日食量可吞下相當於其體重的70%~100%,並排泄出等量食物的糞便出來。自幼蚓到長大成可以生殖的成蚓,約需經過4~6個月(視環境氣候而定),而長大成熟後的蚯蚓,每週可產下1~2顆卵囊,蚓卵經三週的時間即可孵化出幼蚓,每顆蚓卵可孵出1~7條小蚯蚓不等。
蚯蚓生長繁殖之快,若以此推論,在濕度、溫度適宜,養料充足的情況下,養殖蚯蚓2~3個月後,豈不是就會有翻箱倍數的收獲了!但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?我想還是不要異想天開的好,因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~蚯蚓居住環境「密度」,是會直接影響蚯蚓的活動、生長與繁殖的。
以一般養殖箱的高度15~20公分來說,養殖蚯蚓的密度於夏季可以在「1萬條/平方公尺」,冬季可以在「2萬條/平方公尺」。換算至我正在使用的養殖箱,長50公分、寬30公分,夏季可以養約「1500條/箱」,冬季可以養約「3000條/箱」。而我一開始所投入的蚯蚓重量是1斤(600公克),大大小小參雜在一起、差不多約是在1600~2000條左右,以此情況,勢必於2~3個月後,就得再多增加一個養殖箱才行了。
2 則留言:
很想知道蚯蚓後來的發展,有沒有成功?
蚯蚓後來的發展,我覺得若是想專用在消化廚餘上是失敗的。
因為不好餵牠吃油、鹽、柑橘類果皮等,且不便猛倒廚餘餵養牠,還要注意土壤濕度,尤其幾個月後更換蚯蚓的基材土壤時更是費工。
這在許多方面的操作上都略顯得麻煩,還不如將廚餘直接用在做堆肥就好,會更方便更有效率些。
因此,後來我就將蚯蚓給撒放到各個植栽處的土壤中,甚至在做堆肥時,也混著蚯蚓的土壤一併入堆掩蓋。
結果是蚯蚓在頂樓各處間自生自滅,最後演變成蚯蚓無所不在,只要有土壤就有蚯蚓的蹤跡可見。
重要的是,再也不需特地餵養照顧蚯蚓了。~^^。
張貼留言